close

  其人琪言
  廣州又多了一條以名校命名的路。報載,在廣雅中學125周年校慶上,學校負責人透露,學校外圍西灣路獲批更名為廣雅路。廣雅路南起東風西路,北至環市西路的西灣路(南段)。廣雅中學負責人表示,1888年張之洞在“省城西北五里源頭鄉”定址建立了廣雅書院,距今已有125年曆史,如今有了“廣雅路”是名校產生的地域性文化,具有彰顯“廣博雅正”的寓意。
  可以想見,別說廣雅校友會以此為榮,就連周邊居民也會感到順理成章的。正如同是名校的執信中學也有執信路一樣,以歷史悠久的學校為道路命名,有著明顯的弘揚文教之深意。
  曾經有一則電視公益廣告,上面顯示出一批饒有文化味的廣州路名,諸如文德路、童心路、詩書路、德政路……以此來彰顯廣州的文化底蘊。然而,相比於這些有歷史文脈承托之地,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廣州路名似乎歸於平淡。一方面,由於城市版圖的擴大,尋常巷陌那種適合小範圍的命名模式,不得不讓位於一批東南西北的“大道”,如中山大道、寶崗大道、廣州大道中之類。另一方面,新開闢的版圖上,以前本來就是鄉野之地,連地標都沒有,更別說“蹭”一下名人典故了。所以珠江新城才會用金穗路以及“華、興、海”等字頭的既不古老也不時尚、既沒新意也缺指引力的路名。
  廣州江邊路的命名也有類似問題。傳統上,南岸叫濱江路,北岸叫沿江路。進入新世紀,珠江兩邊的道路繼續延伸,於是北岸叫臨江大道,南岸叫閱江路。這種道路在交通指引和循跡性方面,算做得不錯了,哪怕沒有什麼詩情畫意。不過,這種省力氣的命名方式,沒有什麼典故佳話,也沒有準確穩定的地標作參照,自然也不會增加廣州所渴求的城市文化味了。
  相比之下,珠三角一些城市的道路命名卻似乎奪得文化的“先機”,比如順德有南國路、佛山有嶺南大道,這些頗大氣的道路都是當地的主幹道,規劃不錯,也具有較高的關註度。按理說,嶺南鄉土意識應該被作為省城的廣州所註意,但遺憾的是,這方面至少在城市道路命名上的體現似乎還不夠。
  一條城市道路,如果其命名有歷史淵源、飽含文化意味,可以賦予枯燥的道路以文化基因。當然,我們也要避免珠江新城那種一堆“華某”的機械文化主義做法,因為那隻會引發混亂,成為笑談。
  耀 琪  (原標題:廣州道路命名應註重文化基因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pegiz 的頭像
    fpegiz

    金像獎

    fpeg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